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师公招    备考资料    教育学易错点总结 2

教育学易错点总结 2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协调功能(调控)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

 

4.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6.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孟子,洛克,夸美纽斯

 

7.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孔子,凯兴斯泰纳,孔德)

 

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学术教育自上而下,职业教育自下而上)

单轨制

分支制 

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有学校,无学制)

制度化教育(既有学校,又有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10.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的“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沿用时间一直到全国解放初期。        

 

发布时间:2021年3月3日
浏览量:0